太阳成首届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观看岩石薄片 | 中共西南石油学院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 |
1978年年初春季招收第一届四年制本科生(77级),统一考试录取后共招收441人。除招收石油地质、石油钻井、石油开采、矿场机械专业外,还招收数学 、物理、化学师资班各10人,外语师资班5人。
3月俞千里同志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并出席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
6月四川省委决定:石志刚任西南石油学院院长,杨天贵任党委副书记,王礼庭、张勉生、邢汝霖任副院长。
8~9月秋季招收78级本科新生534人。除原有的4个老专业外,增设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石油地球物理测井、油田化学和石油储运4个新专业。数学、物理、化学、外语4个师资班继续招生。学院 招收建院以来第一届研究生13人,分属石油地质、油田开发和石油机械3个学科。
本年度2月,国务院转发教育部的报告,加强面向全国非重点院校的部委领导。学院从6月开始办理交接,至8月份改为以石油部领导为主。
1979年8月石油部批复:停办测井专业,取消79级测井专业招生计划。已招收的78级测井专业学生36人,转入物探、地质专业学习。石油部教育司在华东石油学院召开石油高校教学计划审定会及教材编写任务落实会议,我院干部教师参加并承担部分任务。为适应学院科研等工作开展需要,成立科研生产处。
1980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文件,经中央书记处14次会议批准,张九山同志任学院党委书记,杨型亮任学院院长。根据石油部关于西南石油学院领导班子任职通知:邢汝霖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范德福任学院党委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未到职);赵国珍、田丕儒、杨天贵、崔汝梁、曹开胜任副院长。王礼庭、张勉生为顾问。四川省委通知,同意增补杨型亮、赵国珍、田丕儒、崔汝梁、曹开胜为党委常委。石志刚同志调离学院。
6月经四川省同意,学院党委办事机构增设学生工作部。
7月石油部下文批准,在我院设立钻头、泥浆、碳酸盐岩、油田开发、钻井5个研究室,部批专职研究人员编制150人。
8月学院成立第一届学术委员会,邢汝霖任主任委员,赵国珍、曹开胜为副主任委员,委员会由19人组成。罗平亚同志被评为石油部劳动模范。
1981年4院工会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这是"文革"后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选举张九山等25人为第四届院工会委员会委员,张九山任工会主席。
6月经石油部批准并报四川省备案登记,《西南石油学院学报》正式出版。
8月学院首批聘请的外籍英语教师玛丽和麦肯尼来院任教。
9~12月首届研究生13人经论文答辩,12人获硕士学位,其中地质学科由成都地质学院授予学位。
1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院油气田开发和石油机械两个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内部刊物《教学研究》创刊号出版。
1982年年初恢复高考后第一批招收的本科77级学生421人完成学业毕业分配。学院在重庆北碚购买天府贸易公司代家沟旅店房产,作为地质教学实习基地。该房产占地面积约2亩,有住房52间,会议室3间,建筑面积为1600平方米。
4月成立院职工教育委员会。邢汝霖为主任委员,田丕儒为副主任委员。
7月与77级同年入学的78级,于秋季完成学业后,523人毕业分配。学院推荐赵国珍、张绍槐、葛家理、韩耀文、肖芳淳等5同志为四川省教师高级职称学科评审组成员。
1983年6月教育部直属工科高校教育研究协作组,在成都召开工科高校专业目录修订工作专题研讨会,石油部教育司、华东石油学院和我院代表参加了会议。罗平亚同志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并出席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
8~9月张绍槐出席在伦敦召开的第十一届世界石油大会,并担任《钻井新技术》分组讨论会第一副主席。这是我国恢复世界石油大会组织资格以来,第一次派出国家代表团参会并由中国人担 任这样的职务。
11月学院举行建院25周年校庆,整个校庆活动从10月29日持续到11月5日。石油部根据群众推荐和领导考查,对学院领导班子做进一步调整:赵国珍任党委书记,曹开胜任副书记;张永一任院长,崔汝梁、张绍槐、葛家理任副院长;张九山任顾问;田丕儒任纪委书。
12月上报学院"六五"及"七五"科研发展规划。
1984年1月13日,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院石油地质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3月学院做出“关于向优秀共产党员付生位同志学习的决定”。同年4月石油部教育司发出通知,要求各石油院校向付生位同志学习。付生位同志原系储运专业教师,后因工作需要调任总务 处任处长,1984年春节期间病逝。
4月制订并上报“六五”后三年及“七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规划到1990年在校学生数4000人,其中本科生3450人,专科310人,研究生300人。这个数字经石油部批准,成为学院制订各 项规划指标的基本依据。
5月中国民主同盟西南石油学院支部成立。
6月学院成立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张绍槐任组长,各系及各职能处室负责人为成员。
8月石油部在河北承德召开石油高校教学计划修订会议,会议提出"拓宽专业,加强基础,提高能力,办出特色"作为修订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我院派干部教师参加了会议。三牙轮钻头改进齿面结构设计研究、泥浆处理剂聚合腐植酸(SCH)及磺甲基褐煤(SMC)分获石油部1983年科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学院按教育部修订的工科专业目录招生。共招收各类新生817人,其中四年制本科生550人;四年制代培本科生20人;三年制专科生30人;三年制代培专科生60人;三年制走读生、两年制干部专修科90人;高层次有两年制助教进修班16人,三年制研究生21人。罗平亚同志当选为四川省劳动模范。
1985年4月学院成立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领导小组。赵国珍任组长,张绍槐任副组长。应届毕业生任崇基出席教育部和团中央在北京召开的"志在四方献身四化"先进代表座谈会。
7月成立应用化学系和培训部。
8月数学教师潘建泉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教师。
9月成立研究生部、军事教研室和高等教育研究室。全院师生欢度第一个教师节,院领导为教龄、校龄满30周年的教职工颁发了四川省政府的荣誉证书。
10月学院作为全国首批军训试点学校,85级新生实行军事训练。
12月荣获朝鲜自由独立勋章、国际主义勋章的原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同志,在纪念“一二•九”运动50周年时,应邀来院作报告。院领导向老英雄赠送了纪念品。
1986年1月学院党委成立普及法律教育领导小组,并制订全院师生基本普及法律常识五年规划。
4月24日,石油部党组征得中共四川省委同意,对院领导成员进行调整:任命张永一为党委书记,张绍槐为院长,林维澄为副院长。
5月13日,学院召开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140名代表,代表学院732名党员,特邀与列席代表16人。会议选出第四届中共西南石油学院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张永一、张绍 槐、曹开胜、葛家理、林维澄、崔汝梁当选为党委委员,组成新的党委会。党委分工:张永一任党委书记,曹开胜任副书记。新当选的纪检委员有毛有富、江立生、陈建雄、吴胜萍、林秀葵。石油部授予学院外语教研室和学生二灶为部教育先进集体,罗平亚和李光耀同志获部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学院列为四川省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单位,10名教师经四川省职改领导小组审定,赵国珍等6人具有教授任职资格,陈良浩等4人具有副教授任职资格。
6月6日,国务委员康世恩在全国计算机应用展览会上,参观我院“现代试井解释软件”后,握着教师方娟的手说:“感谢你们学院的院长、教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软件。代我向你们学 院院长、老师问好!”并题词:“迎接世界石油新技术挑战”。9日,国家教委调查团来院视察。全国政协委员、原教育部副部长高沂同志,在四川省人大常委、原省高教局副局长鲁光等陪同下来院视察。
7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石油开发和石油机械两个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批准应用化学和石油储运两个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9月月底,学院召开祝捷、授奖、动员大会。祝贺学院获得两个博士学位授予点、两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祝贺学院获得地质、矿业、石油学科组教授与副教授任职资格评议权;颁发1985年 及"六五"期间荣获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及优秀论文奖。
1987年2月20~21日学院召开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163人,特邀与列席代表45人。会议由工会主席崔汝梁同志主持,党委书记张永一致开幕词,院长张绍槐作工作报告,提出学院“七五”奋斗目标:“全院一心,锐意改革,建成规模,力争一流”。大会通过了关于学院1987年工作计划、学院“七五”发展规模报告、1986年财务工作报告等决议;还通过了教职工奖惩条例,修订了教师工作量办法及教职工住房分配办法等。
4月26日,第十二届世界石油会议在美国休斯顿召开。学院张绍槐教授、孟英峰副教授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会议,孟英峰宣读了"如何建立最优化钻井数学模型"论文。经石油部批准,美国德州农机大学与中国西南石油学院签订合作协议书。协议规定:合办研究生班,互派访问学者和专家讲学,美方向我院定期提供教学资料等。
7月20~24日石油部在河北廊坊召开石油系统知识分子工作会议。会上表彰了10个先进集体,我院为先进单位之一。张永一同志参加了会议。
10月加拿大政府派驻华大使一秘罗伯特•伍德豪斯一行5人来院考察,就援建天然气勘探开发培训中心事宜进行可行性研究。学院职称改革工作9月下旬经四川省、石油部联合检查验收通过。经过任职资格评审及任命等程序,共任命教授19人,副教授141人,讲师268人。
11月来院参加校庆活动的校友白承士、陈骥等15人发出倡议:"在建院30周年时,由校友个人捐款,在母校建一座雕塑,留作纪念。凡捐款20元以上者,均刻名留念。"
12月学院与新疆石油学院领导及教授互访,商谈加强校际合作事宜。我院与四川石油管理局合作的“平衡钻井技术”获1986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电子计算机在牙轮钻头破岩机理设计中的应用”、“牙轮钻头轴承系统失效分析”获1986年度石油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水泥浆和泥浆在管内和环空的流动规律研究”获石油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本年度美国休斯顿大学化工系丁斯教授,英国赫内亚特沃特大学石油系杰姆•皮登博士,利物浦大学石油系申顿博士,意大利国家海洋地质研究所马可•塔继亚尼博士等先后来院讲学;加拿大 汤斯•雷格来院进行教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