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他山之石

【典型经验】上海交通大学探索“四力协同”推进网络育人工作
2021-05-28 14:55  

上海交通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以提升网络育人组织力、引领力、向心力和品牌力为重点,持续加强网络思政和网络文化建设,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健康清朗的网络生态。

 

完善体制机制,提升体系组织力。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网络宣传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从学校层面加强统筹领导,形成部处协同、校院联动的有效工作机制。依托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大学生在线、易班网站、融媒体中心等平台,不断夯实网络育人基础、健全网信工作体系,构建以网络内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为主体和驱动的网络育人体系。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出台《校园网站建设与安全管理办法》《新媒体管理规定》等制度,成立校内网络文化联盟,健全网络育人制度规范。开展全校网站和新媒体年审认证工作,建立网络内容和安全漏洞通报和重点提醒机制,每月编发《校园网站内容建设与安全管理情况通报》和《校园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营造网络育人良好氛围。

 

聚合融媒平台,强化生态引领力。积极打造融媒体矩阵,将学校1000多家网站、700多个新媒体公众号、200多块户外电子屏纳入矩阵管理,在内容生产、协同传播、联动支撑等方面,最大限度汇聚网络育人资源。搭建以官微为主导,以官方抖音号、快手号等20多家网络新媒体平台为支撑的聚合式融媒体平台,年度生产优质融媒体作品500余条,总阅读量达4亿余人次,入选教育部首批融媒体中心试点单位。搭建网络文化活动平台,连续四年举办交大网络文化节,积极承办上海高校网络文化节,举办互联网+网络育人”“网络育人赋能精准思政等论坛,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活动等,用优质的网络作品和丰富的网络文化活动涵养提升师生网络素养。持续推行“EE工程,累计发布100多个网络引领项目,每年招募100多名网络文明志愿者,践行网络公益,构建清朗网络生态。

 

创新思政模式,赋能育人向心力。成立大学生发展研究院,深化新时代网络思政理论和实践研究,着力突破新时代大学生思政工作中的相关难点问题,为精准思政探索有效途径。承担省部级研究课题10余项,8位教师入选上海市阳光学者计划。聚合校内外思政工作力量,承建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组织一线辅导员撰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及教育引导建议》《关于推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思路及举措的建议》等工作专报。参与编撰全国高校思政优质素材库、《高校疫情防控纪实》等工作,努力为提升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实效提供支持。积极打造接地气、有灵性、有黏力的网络新阵地,聚焦不同受众网络圈群,成立31家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根据青年学生需求,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议题设置和互动传播。成立11家名师工作室,遴选和培育一批网络教育名师,针对重大理论问题、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及时发声,广泛传播正能量,2位教师入选全国网络教育名师。建设新水源网络论坛,动态感知师生思想状况,使之成为反映师生心态的晴雨表,提高网络思政的靶向性,有效发挥网络滋养人心、凝聚力量的积极作用。

 

坚持以文化人,提升品牌影响力。承担教育部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参与教育部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营造积极网络文化。举办全球华语大学生短诗大赛,全球1780所高校、超过8万首作品参与,微博平台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3亿人次。短诗大赛品牌获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打造校园好网民工程,每年策划网络文化活动50多项,获上海市委网信办2020年度优秀项目。深入推进网络安全进校园,连续三年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教育主题日活动,开展网络安全技能大赛,推动一流网安学院与相关部门合作共建,筑牢网络安全防线,获评上海市网络安全先进单位。

来源:教育部官网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