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记者在地科院实验室见到博士生柯曝阳、邓劲娴把直身瓶中的酸液倒出来,留下岩屑,再装入纯净水浸泡岩屑。经过一番处理后,下一步就在显微镜下观察岩屑中的微生物。这个寒假,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
柯曝阳读博二,邓劲娴读博一,均师从付修根教授。付修根是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去年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多种重大地质事件协同变化与烃源岩形成”。柯曝阳将在导师指导下探讨2.33亿年前卡尼期洪水事件期间的气候波动-营养物质循环-生物活动之间的相互约束关系,进一步讨论这种相互关系对烃源岩存在怎样的影响。这项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在羌塘盆地找到油气田。
在地科院,寒假期间留校的学生还有很多。据2月3日统计,留校人数还有335人。其中硕士生256人,博士生69人,本科生10人;因科研任务留校的312人,因毕业设计留校的15人,因学科竞赛留校的8人。
地质学博士生张豪薇,从放假到1月底,在导师王剑教授指导下,在室内进行了野外调查成果整理以及成果报告产出。他说:“我已经博三了,准备今年上半年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王老师把我的论文摘要修改了很多次,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改。有次晚上十一二点钟还给我打电话讨论一些论文上的问题。跟随王剑老师从事羌塘地质工作是一件十分幸运的事情。”王剑教授是太阳成羌塘盆地研究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羌塘盆地演化及其能源效应”协调推进组组长。
正在读研二的汤光顺,师从四川省特聘专家黄旭日教授,攻读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研究方向是最小二乘偏移成像。他计划在年前完成一篇论文并投稿,目前正在修改图片和格式调整。他说:“我2月8号回家过年,年后提前返校,继续做科研。”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研三学生卢红宇与汤光顺同在黄旭日教授团队中学习,已在黄旭日教授带领下完成了项目工作以及科研任务。2月4日,记者在实验室见到卢红宇,他说:“今天还有许多问题向我的导师徐云贵教授请教,解决项目上遇到的问题,继续我的科研任务。今天徐老师还在我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写作上找出了很多问题,并给予了诸多建议。”
放假后,资源勘查工程2021级本科生刘子贺几乎天天待在实验室,他要为今年4月份的全国油气地质大赛作准备,指导教师吴勇已经对他们团队进行了8次线下培训。他说:“这段时间大家都积极学习相关专业软件及专业知识。在有些赛题方向上,我们找了相关方向的老师单独指导我们小组。那些原本看不懂的专业软件,现在可以熟练使用了。这段时间收获挺大。”
学院领导、老师一直惦记着这些留校的同学,前几天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祥龙献瑞,春联送福”活动。活动中,同学们结合专业特点、实验室特色构思对联,如“大地无垠垠无际,格物致知是无穷,知行合一”“上可探月揽星辰,下可入地辨储层,无所不探”等等,表达了同学们对学院对专业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硕士2023级严国强表示,感谢学院提供如此温馨的活动,让寒假留校的科研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