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来,我始终怀揣着一个梦想:用思政课触动学生心灵、引领学生前行。为此,我十九年如一日,坚守在思政课的讲台上,用心、用情、用智慧去耕耘这片思想的田野,期望能在每一颗年轻的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引领他们走向更加宽广、光明的未来。
创新为要,打造“六度”思政课
我深知思政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因此,我秉持创新精神,坚持OBE理念,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积极打造有“现实热度、理论深度、视野广度、思想锐度、情感温度、价值力度”的“六度”思政课。
打造“六度”思政课,是件不容易的事。比如现实热度,需要我紧密追踪时事热点,精选案例融入课堂,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与跳动。还比如思想锐度,需要加强对理论热点的研究,研读大量的文献,鼓励学生质疑,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我还追求带着情感温度的课堂,用真挚的情感与学生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思政课的温暖与关怀。
为了达到这“六度”,我尝试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在教学内容方面,将学科前沿、热点案例、红色资源融入课程内容,实现“教材重难点、社会热点、学生关注点”有机结合。同时,我还注重将以“铁人精神”为核心的行业精神有机融入课程,引导学生立“石油志”、塑“石油魂”,打造富含“油味”的思政课。在教学方法方面,我探索将虚拟仿真等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优势深度融合,构建线上云课堂、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三维联动”教学方法体系,打造沉浸式智慧课堂,着力提升“抬头率”“入心率”和“回头率”。
实践为基,让大思政课“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为了将思政课与现实结合起来,我尝试推进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石油企业、小区弄堂、红色基地。
近两年,我牵头组建德法安澜实践团,组织青年学子近2000人次奔赴全国各地,聚焦行业、时代、地域三特色,开展了理论宣讲、国情调研、志愿服务、讲思政课等活动,打造了“追寻、传承、铸魂”三个系列实践品牌,构建了思政实践、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三合一”协同育人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
在指导德法安澜实践团开展活动的两年时间,是我一生宝贵的财富。这两年,我与学生一起筹划社区宣讲、一起到外地拍摄微电影、一起进社区宣讲、一起做项目、一起申请课题、一起竞赛答辩、一起打比赛,还一起吃饭、聊天、打球,跨跃师生间年龄鸿沟,亦师亦友,相互成就,不仅自己获得了很多教学奖,也指导学生在大学生思政课微电影大赛、挑战杯大赛等比赛中获奖。2023年,我指导并参演的作品《无名》荣获2023第七届大学生“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微电影一等奖。
以心为灯,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马克思曾说过:“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够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十九年的思政课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心为灯,备好每一节思政课,上好每一节思政课,让思政课“时时在线,永不掉线”,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贡献思政力量。
那一次经历真的很神奇。今年年初,要准备省里的教学创新大赛,天天连轴转。有一天为了好好准备上课,我不断查资料,不知不觉忙到了半夜。可是第二天却睡过了头,没能在早上六点多起床给孩子做早饭送孩子上学。而在上完“早八”的课后,我问学生有没有看出疲态,学生却说我眼里有光。这一句话,让我感到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我觉得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做一个真实、善良、温暖的人。非常感谢同学们信任我。很多同学在遇到恋爱、学习、生活、工作的重大人生选择时刻,会想到我。去年毕业的一位同学,第一次考研成绩不够理想,与我聊过后,决定“二战”,今年顺利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得知成绩后,他第一时间向我报告喜讯。那一刻,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
在未来的教育之路上,我将继续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不断探索与创新,努力上好每一堂思政课,当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杨莉,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讲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先后荣获2023年第八届、2024年第九届全国西浦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2023年第五届全国混合式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023年四川省第三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023年四川省思政课教师“精彩一课”教学比赛二等奖、2022太阳成集团tyc3355cc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2023年太阳成集团tyc3355cc梦蹊奖—创新赛道二等奖、2024年四川省第四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等教学奖、2024年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等教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