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5版)

发布日期:2016年01月05日      作者:     编辑:LiuQin     审核:     


工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5236)

工业工程是某一工程领域技术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程技术领域,是一门把工程的、定量的分析方法和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知识相结合的工程学科,从系统、集成和创新的视角,对各种综合系统(包括生产系统、服务系统、组织系统)中的实际管理和工程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优化与设计,以提高系统效率、效益和质量等为目标,获得最佳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是实现科学管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的关键工程技术。

一、培养目标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本学科上掌握现代工业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解决本领域某一方向工程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生产或服务系统的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作等环节从事系统设计和计划管理、现场管理、质量管理、人因工程和工作设计、项目管理、经济学分析和管理系统设计等工作。

二、培养方向


按照培养目标要求,工业工程专业硕士领域设立以下培养方向:

1.人因工程

主要研究组织行为学、生产与安全工程、职业安全与健康等,实现减轻人员疲劳、提高生产率,确保生产安全。

2.生产及制造系统工程

主要研究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工程、现场管理和(生产系统)物流系统分析等,实现生产系统的优化,提高系统效率和效益。

3.现代经营过程工程

主要研究工程经济、成本控制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实现生产系统的低成本、高效率和高效益运行。

4.服务运作系统工程

主要研究服务运作系统的建模、数理统计、运作分析、系统优化等,提效降本。

三、基本要求

1.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

    (1)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运筹学、应用统计学等基础理论课程,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工程实际问题,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运用必要的计算软件,进行科学与工程的分析和计算。

(2)专业知识。具有现代工业工程学、系统工程、建模与仿真、企业信息化技术、管理信息化技术、生产(或服务)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运作与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管理学、人因工程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其发展趋势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学习和掌握与某一工程领域相关工作密切相关的专门知识(如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自动化与制造系统、质量工程、物流工程、供应链管理、企业信息技术应用集成、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开发、项目管理等),了解所从事特定领域的现有知识,对所缺乏知识进行自学和补课。

(3)人文知识。学习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管理学、信息检索、知识产权与法律法规等人文社科知识,具有人文精神、哲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能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程实践。

(4)工具性知识。掌握所从事领域相关的先进技术与工具,包括外语和计算机,能在本学科研究中查阅国外文献和进行对外交流,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应用相关的设计和分析软件系统。

2.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具有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对学术研究具有较敏锐的洞察力和浓厚的兴趣,具有较好的学术悟性和一定的学习与实践能力,有从事研究必备的学术热情、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治学严谨,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技能,遵守工程伦理。

(2)学术道德。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杜绝篡改、假造、选择性使用实验和观测数据、剽窃他人成果等行为。

3.应具备的基本实践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知识搜索、逻辑整理和内容分类的技能,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获取所需求的知识,了解本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动态,提高自己工作水平。

(2)科学研究能力。能从前人研究成果或生产实践中发现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提出研究思路、设计技术路线,研究过程中能够利用基础理论、数据资料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与推理,通过清晰的语言表达和逻辑严谨的归纳总结论证科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3)实践能力。具有开拓创新的思维与能力,能从生产和管理实践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能灵活应用所学新知识解决问题。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组织、计划和协调能力,能组织项目的实施、控制实施进度、资源消耗和质量等,具有开发集成人、设备、信息和资金等系统的能力。

(4)学术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洽谈、协调、交流、组织和国际交往的能力,具有进行口头的、书面的和演示性交流的技能,善于表达学术思想、阐述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展示自己学术成果。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特别是行业交流和国际交往。

4.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1)总体要求。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环节,其水平是培养质量的体现。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硕士层次的知识水平。

(2)论文内容。学位论文包括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及附录等。摘要体现学位论文工作的核心思想,突出论文的新见解。力求语言精练准确。正文一般包括: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方案设计、实际调研数据获取、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理论证明推导、重要的计算、数据、图表、曲线及相关结论分析等。论文中有关与指导教师或他人共同研究、实验的部分以及直接或间接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部分须严格注明引文出处、标注注释,并列入参考文献。

    (3)不同形式论文的要求。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流程优化,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分析计算正确,技术文档齐全,设计结果投入了实施或通过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评估;技术研究或技术应用类论文,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正确,建模仿真准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实施为主要内容的论文,需求分析合理,结构与流程设计正确,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应用效果明显,并通过测试或可进行现场演示;侧重工程管理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

(4)水平要求。技术先进,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内容充实,工作量饱满;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先进技术与科学方法,比较深入分析或解决了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问题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立见解;论文概念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数据可靠、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表达准确;应用效果或社会评价好。对于涉及作者创新性研究工作的结论应重点论述,做到数据或实例丰富。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3万字,论文使用的计量单位、绘图规范应符合国家标准。

四、学制与培养方式

1.学制

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符合条件可2年毕业,学业年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2.培养方式

(1)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实行研究生与导师互选机制,研究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导师应熟悉并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和学校有关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自觉提高师德水平,加强师风建设,潜心研究教学,认真教书育人。积极参加学术交流、访学和参与行业企业实践,提升指导能力;掌握本学科的前沿领域及发展趋势,具有与本学科紧密相关、有重要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方向;在研究生思想政治、专业知识、科研创新、科学伦理、学术道德、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积极探索有效的培养途径。研究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导师应承担相应责任。

(2)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应积极认真完成培养各个环节的任务,实现培养目标要求,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在入校后1个月内,与导师共同商议制订具体的培养计划;通过听课、自学、质疑、案例分析等学习方式,理解掌握相关课程知识体系;完成导师指定读物的学习与修炼,通过文献阅读并定期组织进行交流讨论,提高自学能力、学术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校期间参加或选听学术报告,积极参加科研实践、教学实践、社会实践活动;与导师商议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参与学位论文开题论证、中期答辩,按时按质完成学位论文,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达到申请学位学术成果的基本要求。

(3)根据培养目标,实施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学院把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根本依据,重视课程体系的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拓宽知识基础,培育人文素养。课程教学采用启发式、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成立课程教学小组,加强方法论学习和训练,加大课程的教学训练强度,营造良好的学术民主氛围,促进课程学习中的教学互动。通过各种形式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有关学科专家教授到校演讲或开设专题讲座。加强考核与教学过程的紧密结合,通过考核促进研究生积极学习和教师课程教学的改进提高。加强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建立以教学督导为主、研究生评教为辅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监督机制,对研究生教学活动全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监督。

课堂教学融入创新教育理念,重视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各类研究生课程学习交流活动;发掘研究生创新潜能,鼓励研究生主动思考,自主提出具有创新价值的研究课题。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知识获取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完善校所、校企协同创新和联合培养机制。建立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和联合培养基地,强化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通过跨学科、跨院校、产学研联合培养等多种途径,培养和造就创新型研究生。

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进校不离岗、实行半脱产和不脱产方式进行培养;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利用周末、节假日上课或集中授课,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培养过程的关键环节,如前沿讲座、实验课程、选题与开题报告、论文答辩等在校内进行;实践教学结合单位科研生产活动进行。在职工程硕士应具有从事个人改善行为和领导QC小组完成改善案例的经历。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全脱产方式进行培养;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践教学结合具体工程项目进行,时间不少于6个月,积极探索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

五、培养环节

1.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备环节,在研究生成长成才中具有全面、综合和基础性作用。课程建设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以打好知识基础、加强能力培养、有利长远发展为目标,尊重和激发研究生兴趣,注重培育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

2.实践环节

实践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研究生研究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参加导师主持的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参加学术会议或选听学术报告、专题讲座至少5次,并提交书面报告或心得1份;参加本学科相关领域的社会实践和现场实践,包括“三助一辅”(助研、助管、助教、辅导员),撰写1篇社会实践报告;撰写科研项目开题报告1份;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

3.学位论文

研究生按培养计划修满规定学分,中期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1)文献阅读。学位论文选题直接决定了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深度和可能达到的结果,研究生应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学位论文选题工作并完成开题报告。

(2)开题论证。开题论证是研究生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有效手段。从学位论文开题通过之日到申请答辩时间应不少于8个月。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写作执行《太阳成集团tyc3355cc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试行)》。

(3)论文研究与撰写。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编写要求和编写格式根据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在论文研究期间接受中期检查。

(4)预审。学位论文经导师审查同意定稿后,由培养学院组织专家对学位论文格式进行审查,指出学位论文在结构、撰写规范、学术成果与主题相关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学位论文通过预审后才能提交答辩申请和进行专家评阅。

(5))预答辩。预答辩的目的在于预先审查硕士学位论文初稿,判定其是否达到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预答辩人(硕士学位申请者)修改和完善论文初稿,提高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预答辩由导师组织。

(6)答辩。研究生提交材料,培养学院审查后提报合格人员名单;校学位办组织督导组专家对部分研究生的材料进行复查;未通过资格审查者不能申请答辩。学位论文评阅实行匿名评审制度;学院成立答辩委员会负责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

4.中期考核分流

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分流,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考核对象为二年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及申请提前或延期参加中期考核分流的研究生,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综合素质与能力、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等,由培养学院按照规定的考核程序和方式组织实施,研究生院进行监督检查,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警告、不合格四个等级。时间安排在每年2-4月,可与学位论文开题同步进行。

六、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

按照《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标准》的基本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包括基础理论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和补本科课程。基础理论课(公共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时间统一安排在第一学期,专业课(含专业基础理论课)的教学时间统一安排在第二学期。一般16-18学时为1学分,基础理论课的学时与学分严格按学校规定进行设置;研究生最低必须获得3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24学分,校外实践教学6学分,校内实践教学不计学分)。

 1.基础理论课

公共基础理论课为数学类和管理类课程,这些课程在全校公选课中进行设置;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根据培养需要自主设置,其课程属性定义为专业课。

(1)公共基础理论课(学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学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8学时,1学分)、专业硕士英语(一外)(54学时,3学分)、信息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18学时,1学分)和知识产权(18学时,1学分)。

(2)专业基础理论课(学分)。包括工程数学模型及数值方法(48学时,3学分)、最优化理论与方法(36学时,2学分)、应用统计(36学时,2学分)和高级管理学(36学时,2学分)。

2.专业核心课

专业核心课目的是使研究生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现代工业工程学(36学时,2学分)、系统工程(36学时,2学分)、工程经济学(36学时,2学分)和人因工程(36学时,2学分)。

(1)现代工业工程学:工业工程学科的重要专业核心课,对工业工程领域进行全面阐述,有利于研究生学习后续课程和选择恰当的研究方向。本课程系统全面教授经典工业工程的主要内容和技术,并介绍现代工业工程的最新应用和发展。要求研究生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技能,构建对工业工程的整体认识,具有对现代工业工程一般问题进行工作研究的能力。

(2)系统工程:工业工程学科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工程技术,为开发、运行和革新系统提供思路、程序和方法。课程主要内容有系统和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系统模型与仿真、系统评价与决策等。通过学习,培养研究生的系统思想,要求研究生具有进行实际系统建模、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工程经济学:工业工程学科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是工程与经济的交叉学科,主要分析研究工程项目建设的经济效果。课程主要内容有工程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价值工程等。通过学习,培养研究生的经济意识,了解工程技术与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提升工程项目的经济分析和经济决策能力。

(4)人因工程:工业工程学科的重要专业核心课程,是人体科学、工程科学、劳动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交叉学科,以某一工程领域中人、机、环境有机结合为分析对象,研究如何减轻人员疲劳、提高生产率,确保生产安全。课程主要内容有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人体因素、人机界面、作业环境、人机系统设计方法和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学习,培养研究生工程设计中以人为中心的意识,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机器、系统、任务和环境进行合理设计。

3.专业选修课

选修课目的是使研究生对所选研究方向范围内的专门问题有更深入的熟悉和掌握或扩大知识面。根据专业课知识要求,设置了8门选修课程,包括管理信息系统(32学时,2分)、生产(或服务)系统的规划与设计(32学时,2学分)、运作与管理(32学时、2学分)、生产计划与控制(32学时、2学分)、质量工程(32学时,2学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32学时,2学分)、建模与仿真(32学时、2学分)和工程管理学(32学时,2学分)。连续3年无人选修的课程进行淘汰,不再开设。

4.补修本科课程

凡未修以下本科课程的研究生均应在校补修(不计学分):会计学、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

5.实践教学

专业实践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实践,研究生应基本熟悉某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培养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

(1)专业实践时间。全日制专业硕士在学期间,必须保证4—6个月的校外实践教学,切实提升承担专业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能力和职业素养,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着力培养研究生“主动实践”的能力和“自由探究”的精神。原则上应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后进入专业实践阶段,特殊情况下可申请采取课程学习与专业实践交替进行的方式。

(2)专业实践内容。专业实践必须面向本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包括校内实践教学(4-6月)和校外实践教学(4-6月)

(3)专业实践方式。专业实践贯彻和体现“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现场实践”、“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灵活进行。

(4)专业实践的组织。培养学院按培养目标要求,在充分考虑学位论文研究需要的基础上制订专业实践大纲和计划。专业实践计划经学院教授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执行,并向研究生院培养办提交备案。研究生院负责专业实践工作的协调、检查及质量监控。

(5)专业实践考核。研究生完成专业实践并经培养学院审查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学位论文研究和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七、学位标准与学位授予

1.申请学位学术成果基本要求

研究生申请答辩和学位,应具备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获得校级(或厅局级)或以上的人文社科奖(有证书);参与编写1部专著(封面有申请人的署名);参加1次国内或国外较高级别的学术会议并有1篇论文宣读或发表;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有证书);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举办的“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等赛事中获得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有证书);获得其他省部级或全国性研究生学术、科技、社会等创新实践活动竞赛三等奖以上(含三等奖,有证书)等基本条件之一。

 2.学位授予

(1)学位申请。研究生至少取得学籍二年,按规定完成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各项要求,修完规定学分,达到学校有关文件规定的学术成果要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可申请硕士学位: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2)学位评定。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对研究生的论文学术水平和论文答辩等情况进行全面审核,合格者授予硕士学位。

3.提前毕业

研究生提前毕业,应在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时间提出,履行规定的审批程序,并具备以下条件: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在校期间未受过警告以上处分;参加研究生中期考核分流且考核等级为优秀;有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在申请答辩时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内已经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研究生应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的身份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及以上至少发表1篇署名为太阳成集团tyc3355cc并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附:课程设置及培养环节要求一览表

 

教授委员会主任 (签名):               研究生主管院长(签名):                                   

 

经济管理学院

制定(修订)时间:  2015 年7月

 

 

工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

属性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公共

基础

理论

S22221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公共课

36

2

 

必选

S22221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公共课

18

1

 

Z3333101

专业硕士英语(一外)

公共课

54

3

 

Z3333102

信息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公共课

18

1

 

Z3333103

知识产权

公共课

18

1

 

专业

基础

理论

Z3333201

工程数学模型及数值方法

公选课

54

3

 

在职必选,

全日制不选

S2222207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公选课

36

2

 

全日制必选,

在职不选

S2222204

应用统计

公选课

36

2

 

S2222225

高级管理学

专业基础

36

2

 

必选

专业

核心课

Z5236301

现代工业工程学

专业核心课

36

2

 

必选

3

S1201401

系统工程

专业核心课

36

2

 

Z5236303

工程经济学

专业核心课

36

2

 

Z5236304

人因工程

专业核心课

36

2

 

S1201404

管理信息系统

专业课

32

2

 

必选

2-3

Z5236402

生产(或服务)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专业课

32

2

 

Z5236403

运作与管理

专业课

32

2

 

Z5236404

生产计划与控制

专业课

32

2

 

Z5236405

质量工程

专业课

32

2

 

Z5236406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专业课

32

2

 

Z5236407

建模与仿真

专业课

32

2

 

Z5236408

工程管理学

专业课

32

2

 

P5236501

科研项目开题设计

 

2~3月

1

 

 

必选1(校内,学院考核)

P5236502

实验方案设计及实践

 

2~3月

 

 

P5236503

工程软件应用

 

2~3月

 

 

P5236504

工程经济学课程设计

 

2~3月

1

 

 

必选1(校内,学院考核)

P5236505

生产管理类课程设计

 

2~3月

 

 

P5236506

自定题目课程设计

 

2~3月

 

 

P5236507

安全工程分析与设计领域专业实践

 

4~6月

4

 

必选1(校外,学院考核)

P5236508

生产及制造系统工程领域专业实践

 

 

P5236509

现代化经营过程管理领域实践

 

 

P5236510

服务运作系统工程领域专业实践

 

 

注: 1、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结合单位科研工作完成,不做考核;

2、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内实践教学由导师安排时间,结合科研项目进行。


(更新时间:2016年01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