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

您的位置:首页»外宣»正文

【思政课程】太阳成集团tyc3355cc:“大思政课”背景下思政课实践育人需要解决的五个关键
来源:学习强国   作者:  编辑:谢娜  审核:  终审:新闻中心   日期:2023-12-25  访问: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精神,积极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大思政课”背景下,实践育人面临新问题新挑战新机遇,亟需新路径新举措。

关键一:找准实践育人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在思政课建设、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课程思政全面推进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思政课高质量建设中实践育人仍存在短板。近年来,思政课教师新进老师比较多,从学校到学校,易导致思政课教学与实际生产生活脱节,课堂教学存在“干巴巴、没有生命”的问题,如何提高点头率、抬头率、回头率成为我们的关切点。

一是实践与课堂教学脱节,“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不紧密,思政课实践环节与教学内容衔接不够紧密,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二是实践育人视野不开阔,缺乏“大思政课”视野,想做但是不知道如何做,调动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不够强,实践育人“资源图谱”亟待完善。三是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多以调查报告或实地参观考察为主,实践教学深度不够;四是实践教学覆盖面不够广,实践育人效果好的项目覆盖面不够宽。受经费、安全、师资力量等因素限制,实践育人效果好的项目覆盖面不够高。五是实践教学联动效果不好,各平台之间缺乏联动,亟待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联动机制,政府、社会、学校三大主体的“实践育人共同体”亟待建设。为此,我们需要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指导,进一步开阔“大视野”,搭建“大平台”,构建“大机制”,丰富“大课堂”,着力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育人体系,做好新时代“培根铸魂”这篇大文章。

关键二:直面实践育人面临的新挑战

进入新时代,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一系列新要求,实践育人工作面临着三个新挑战。

一是直面育人方式转变带来的挑战。信息化时代引发传统育人方式的改变,信息化使在线学习、协作学习成为可能,教育对象碎片化学习、多路径学习成为主流,自主学习倾向明显。二是直面育人对象变化带来的挑战。育人主体更加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作为育人主导的教师需要直面圈层文化、网络巴尔干化等现象带来的影响算法、搜索引擎这些技术工具的出现,不断加剧信息茧房现象,在学生不自知的情况下,为学生构造了一个个自我封闭、信息单一、局限思维的信息空间,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和认知偏差。三是直面育人主导能力要求变化带来的挑战。科技进步对思政课教师合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我们需要结合教育对象的新变化,加快培育思政课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推动大数据、虚拟仿真、人工智能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着力提升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三:抓住实践育人的新机遇

新的时代背景下,“大思政”理念的提出与“大思政课”建设方案的出台,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推进进入新阶段,迎来两大新机遇。

一是政策机遇,“大思政课”是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实践育人是新时代思政课的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的关键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这些重要论述为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努力方向。二是技术机遇,我们正处在信息技术革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为育人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工具和平台,信息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化使教育管理更加高效和便捷,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使智能化教学成为可能。

关键四:探索实践育人的新路径

从思政课实践育人的经验与规律来看,实践育人的传统路径主要有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形式上多以社会调查、参观考察为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育人建设,必须关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开展的现实情况,深入研究探索实践育人新路径。

一是创新实践育人的内容,围绕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事件、重大工作,聚焦社会难点、热点、焦点、疑点问题,积极开展思政实践活动,同时,因地制宜,与专业课教师一起深入挖掘富有本地特色、本校特色、本专业特色的实践育人内容。二是创新实践育人的方式方法。以启发教育、朋辈教育、自我教育替代灌输教育,以虚拟实践补充和完善校内外实践。三是创新实践育人的评价办法。我们需要不断完善评价内容、评价结果、评价主体等方面,优化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实现结果考核和考核过程并重,团队考核和个人考核并重,单次考核和跨学期、跨学年综合考核并重。四是创新实践育人的成果形式。拓展除传统调查报告以外的成果形式,比如情景剧、微视频、美术设计等,同时,要关注实践育人的成果转化。

关键五:推动实践育人的新举措

“大思政课”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提供思路、明确目标、指引方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场域,是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大思政课”背景下,实践育人工作全面推进,亟需切实可行的新举措。

一是加强思政课教师的信息素养。“苟日新,日日新”,教师不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水平,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能力,学习了解数据和算法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数据可视化和一些必要的统计工具,更好地理解、分析、利用信息,切实掌握一些信息技术,包括对虚拟现实的VR、增强现实的AR、混合现实的MR和扩展现实的XR技术的运用等,着力推动科学技术与思政课深度融合。二是构建思政实践育人共同体。高校思政教育需践行“开门办思政课”的建设理念,建构学校与社会协同、主渠道与主阵地协同、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的“三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寻求切实推进实践育人工作的有效举措。协同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可以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让更多的学生受益,提高思政课实践育人质量。比如,太阳成集团tyc3355cc马院打造“企·馆·村·社·校”五位一体实践育人基地,成都理工大学马院基于田野调查的社区实践育人模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三是开发思政实践育人新项目。比如太阳成集团tyc3355cc马院聚焦时代特色打造“追寻”系列实践活动,聚焦地域特色打造“缅怀”系列实践活动,聚焦行业特色打造“传承”系列实践活动,形成了“三个一百”系列宣讲等实践成果。四是创新实践育人学生管理。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育人的学生管理程序繁琐、耗时耗力。新时代新科技背景下,信息化平台使实践育人管理工作数据化、信息化,大大简化了实践育人学生管理工作,提高了数据分析、利用效率,有效提升了实践育人的科学性和精准性。通过信息化平台,教师可以在线发布实践教学项目和实践计划,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践项目,老师可以远程实时对学生进行考勤、指导、考试和评价,还可以帮助指导教师更好地进行学生管理和数据分析,提高了实践育人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大大减少了教师评价的主观性,节约了管理成本。比如,电子科技大学马院吴满意院长带领团队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对教学效果进行及时地反馈和调整,实现了实践育人的数据化管理。

总而言之,对于新问题要高度重视,合理分析,总结规律,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对于新挑战要积极主动,迎难而上,灵活应对;对于新机遇要主动把握,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实现育人效应的最大化;对于新路径要立足现实,深入探究,科学运用,持续探索开辟实践育人新路径;对于新举措要扎实推进,多措并举,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实践育人政策措施落地落实。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就能够不断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育人工作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实现“大思政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目标。

报道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9655436803874246690&cdn=https%3A%2F%2Fregion-sichuan-resource&item_id=9655436803874246690&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t=1702613484637&showmenu=false&ref_read_id=47cb6af9-237d-46fb-bfb8-6248309faf6a_1702649610790&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