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结束当天,李旭彪同学便写下这篇长文,记述了备赛和参赛过程,越读越有味道,编者爱不释手,简直就是小说的笔法。在太阳成集团tyc3355cc,这样的故事很多,郗爱华、葛玉辉这样的老师很多。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感受到原来大学生活是这样的,我们的老师多么可亲可敬,我们的学生多么可爱。
我与恩师初相识
从第一次培训到今天比赛结束,所有的煎熬一下变成美好的记忆。“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我性格相对内向,不善言表,可今天突然有很多话想说。
第一次见到郗老师是在大一,偶然的机会她给我们上过一次课,当时印象就特别深,多么治愈的笑容呀。之后带我们到峨眉山实习,老师戴一顶灰色的帽子,拄一根登山杖,给我们讲花岗岩。
初识葛老师是大一下学期,给我们上古生学与地层学,由于是晚上的课,听得不太认真,最后也没好好复习,只考了65分。现在想起挺对不住他的,之后见到也就相视一笑。
郗老师、葛老师是一家人,我叫他们“郗妈妈”“葛大爷”。
朝八晚九 累并快乐着
去年4月,我问郗妈妈参加比赛要做哪些准备。选拔的时候我踏着门槛进入赛前培训班。5月20号培训开始,课余时间全部排满,有很多老师上。我踉踉跄跄地跟着老师恶补专业知识,接触到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
7月初参赛名单出来了,上面有我。我既兴奋又紧张,因为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7月15号,从江油实习回来,马上进入两个月全天候的备赛日程。我们学院组建了三支队伍,每支队伍三个人,总负责人是郗妈妈。她嘴角总是洋溢着微笑,偶尔也对我们发脾气,那是为我们着急。我们队带队老师葛大爷。
七八月的成都,犹如一个大蒸笼,38°的高温让人心烦意乱,好在教室有空调,但在往返宿舍、食堂时免不了太阳的灼烧。早上8点半到实验室,晚上9点多回宿舍,两个月天天如此,没有周末。
忙碌的日子里,我们也会找一些乐子。吃饭的时候摘一些银杏果互扔,嬉戏打闹。晚饭后沿着校园健身绿道散步,路边有桃子和枣子,个头不大但还是挺甜的。老师有时候会给我们带一些水果或者零食,我们也经常去外面吃饭,备赛不易,费脑壳。
每天在实验室看化石、画化石、写化石、背化石、看薄片、写报告、画地质图,实在枯燥,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这段时光虽然辛苦,但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8月14号,我们进行了综合技能应用的模拟,早上9点到晚上8点,中间没有休息,连续11个小时。中午老师给我们点了外卖,吃完后又抓紧工作,终于在8点左右完成了任务,做完之后整个人都晕乎乎的,又累又饿。
丰富多彩的备赛生活
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8月23号组委会通知,受疫情影响,原定于9月13-15号的比赛推迟到10月25-27号,这意味着艰难的日子又要延长一个半月,搁谁身上都受不了,尤其是要考研的几个同学。
当天郗妈妈喊我们去她家包饺子,7月份就心心念念的饺子终于可以吃了。由于记错了地址,敲了别家的门。找对地方后,刚进门,一只狗狗就非常热情地欢迎我们。葛大爷给我们准备了全肉馅的饺子和许多好吃的,郗妈妈擀饺子皮,大爷教我们包饺子。大爷笑着说,你们包得太丑了,谁包的谁吃。忙活了一个小时后,终于开饭了,大爷拿来酿了许久的桂花酒,装在一个“闷倒驴”的壶里,说谁要是喝倒了谁就是驴。这是我第一次喝酒,这酒确实好,在欢乐的气氛下我喝了两杯。大爷吹起了他当年喝翻了多少英雄好汉。吃完饺子他跑去睡觉了,我们呢也休息了会儿,有同学躺在沙发上四脚朝天睡着了,我也晕乎乎的坐在了地上。过了不久,大爷起来了,开始聊起他当年和郗妈妈的爱情故事,实属羡煞众人。下午两点多,我们回宿舍,一回去就睡,没多久我就吐了,直到晚上才缓过来。
熬到8月31号,我们到野外培训,呼吸点实验室外面的空气。年初我们就在重庆北碚实习过,这次是故地重游。中午到达酒店后我们简单地吃了午饭,下午就出去玩了,来到嘉陵江边,河床和堤岸已被淹没,湍急的江水略带一丝汹涌。
野外培训情景
码头边上有不少老大爷在放风筝,风吹过风筝线,发出呼呼的响声,最高的风筝已经看不到了。听老大爷说,这风筝最高能放500多米。在江边有不少大爷甚至大妈在游泳,他们身上绑着浮漂,游得很自在。这么湍急的江水,竟然还有人游泳,确实让人敬佩。
八月底的重庆非常炎热,但酷暑似乎消失在嘉陵江的晚风中了。走着走着就到了饭点,自然是吃火锅,刚吃到一半,葛大爷打电话来叫我们回酒店吃饭,我们没管那么多,继续吃火锅,回去了要骂就骂呗。还好回去之后没有骂我们,只是让我们做好接下来的训练。
第二天一早我们去之前走过的剖面,熟悉的地方,只是任务不同,这次要求更严格,分层、描述、记录、画图、写报告,每一步都要做得更好。中午1点左右,在山上一个小亭子里吃午饭,大爷给我们买了很多面包、牛奶、火腿肠等。山上蚊子太多,我们挨饿的时候,它们早吃饱了。
之后又去看嘉陵江组地层,小溪水依旧清澈,路边有几棵枣子树和核桃树,看着没人,偷偷摘了几个。今天38°,晒脱皮了。
第三天到了河西洞,老师给我们讲解须家河组地层的沉积概况,之后就开始实际测量描述。3个小时后,大爷来接我们去天府镇吃饭。
第四天早上逛完嘉陵江,就放我们自由勘查了。第一站来到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在浩荡的江面上飞架南北,站在江边能够清楚地看到地铁穿过大桥。又来到解放碑,找了半天竟然不知道眼前的就是解放碑,和照片看到的不太一样,没有那么高耸入云,留着历史的味道。之后体验了重庆的轻轨,我们特意跑到头节车厢,看到起伏蜿蜒的轻轨犹如蛟龙漫游,感到十分畅快。
轻舟越过万重山
从重庆回来后休息了两天,又进入备赛状态。有道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因为备赛时间拉得太长,我们身心俱疲,不慌不忙地做着准备,完全没有意识到我们距离一个优秀的竞赛选手还差多远。过了快半个月,该来的还是来了,郗妈妈发火了,挨个把我们骂了一顿。第二天,大家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开始认真准备比赛。
同学们开赛前的精神状态
过了国庆节就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比以前起得更早,睡得更晚。10月20号,距离大赛还有5天,突然接到组委会通知,因成都疫情爆发,比赛再次延期,什么时候比赛,没说。我们的精神已经接近崩溃,大家都想早一点比赛,早一点解脱。
再也没有比赛的消息。吃了那么多苦会不会付诸东流?我一直心有不甘。一直等到今年春天,过完年回来郗妈妈通知大家,比赛可能要继续,希望大家把之前学过的东西捡起来。
到了3月初,组委会确定比赛可以继续,当时我是非常激动。因为我的毕业论文基本做完了,就想着一定要继续比赛。4月初大家又进入实验室,原以为之前的东西忘得差不多了,出乎意料,好多知识一看就很熟悉,没用多久就基本恢复到去年10月的水平。继续查缺补漏,为竞赛做最后的冲刺。
5月12号终于来了,很早起床,来到实验室迎接最终的挑战。虽然头疼,但没有影响发挥,我主要负责写报告,节奏非常快,因为主图和剖面图比较难,我得早点完成才能够与何贤、代淇文一起讨论。
13个小时紧张的地质技能综合应用竞赛现场
第一天之后我就没有压力了,后面的项目就放平心态去完成吧。当觉得一切都还顺利的时候,剖面卡了,来来回回换电脑就是不行,想放弃的心都有了。看着图片把层分完,提前完成了任务,就是做得不好。
到了下午做岩矿鉴定,小心翼翼地拆开盒子,当拿出化石的那一刻,我脸都笑歪了,心想这不拿110分都对不起我背了那么多的古生物。这还不算完,何贤把薄片拿给我的时候,竟然是石英砂岩,我差点就没忍住笑声,上午的运气都搁在下午了,两个半小时我就把报告写完。
C组的同学网上提交报告
18号上午,郗妈妈告诉我们,我们队标本鉴定得了特等奖,当时那种兴奋、喜悦难以言表。晚上11点多,郗妈妈把所有成绩告诉了大家,我彻夜难眠。
5月20号我们组代表学校出战地学知识竞赛,更是没有一丝压力,轻装上阵,连蒙带猜地拿到了第二。至此,这段旅程终于画上了句号。
在和郗妈妈、葛大爷以及各位老师的相处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所有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们的教导。
虽然我们没有当面叫过一声“郗妈妈”,但在我们心里她就像一位妈妈。葛大爷非常感谢您的化石,我对古生物有太多的故事了,我会一直把它保存好,以后见到就会想到你们,想到这段美好的时光。
闭幕式上师生们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