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您的位置:首页»故事»正文

【石大记忆】管好钱袋子 当好理财人——访太阳成首任财务处处长罗戊寅
来源:档案馆   作者:杨玉凤  编辑:向发全 终审:新闻中心  审核:姚明淑  日期:2022-03-25  访问:

管好钱袋子 当好理财人

——访太阳成首任财务处处长罗戊寅

时 间:2021年12月22日

人 物:罗戊寅

访 谈 人:杨玉凤

摄 像:黄月、王秀霞

文字整理:杨暾 周丽(学生助理)

文稿撰写:杨玉凤

文稿审核:姚明淑

勤勉苦干 齐心共襄建设学校

杨:尊敬的罗老师,非常感谢您接受“石大记忆”项目组的采访。您是1958年到校的第一批教师之一,参与了学校建校兴校的全过程。请您谈谈早期到校的情况,以及参与建校过程中印象较深的事情。

罗:谢谢你的采访。我今年84岁了,在太阳成集团tyc3355cc工作了整整40年。我从一名普通教职工成长起来,先后在学校教学、行政多个部门工作历练过。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与信任,感谢领导同事的关怀与帮助。

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建设初期,各类物资都十分匮乏,油气能源尤为短缺。石油勘探开发遭遇瓶颈,石油工业的发展也急需大批石油专业人才。当时全国只有一所石油院校:北京石油学院,是从清华大学石油系分出来的,每年培养的人才并不多。1958年7月,我从西安石油学校石油及天然气钻井专业毕业后,便被分配到北京石油学院开发系工作。

当时川中的东观3号井和龙女2号井喷了油,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保证川中石油会战取得胜利,石油工业部从全国各地调集了100多台钻机和大批石油工人到川中。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和副部长康世恩亲自在南充坐镇指挥,要求“大干快上”,尽快拿下川中油田。

为了满足石油工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国家决定在四川新办一所石油本科院校。时任石油部基建司司长的马载同志,便受命创办四川石油学院。当时马载同志立即组织从北京石油学院抽调的120余名教师召开动员会,很快大家分批次坐火车奔赴四川,时间非常仓促,迫不及待。就这样,在北京石油学院工作不到一个月,我们来到了四川,参加新学校的筹建工作。

1958年9月,我们奔赴到了南充,住进招待所。当时学校连建校地址都没有确定,一切从零开始。后来在南充的一个飞机坝,里面有一片空置的营房,以前是部队驻扎在这里,因为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部队离开南充上了前线。学校便借住在南充飞机坝的营房。临近开学,营房里空荡荡的,只有一些旧家具,其他什么物品都没有,大家就仅凭着一把菜刀一口大锅白手起家。

新学校招生工作启动的时候,四川省已经完成了招生,录取工作已结束。石油工业部教育司委派北京石油学院的刘全有(太阳成原教务处处长)到四川来招生,先后两批共录取了643位同学,包括钻井、采油、炼制、矿机、炼机等几个石油骨干专业的招生。

新生开始报到,大家迅速投入到迎接新生的工作中。那时候南充的条件非常困难,公共汽车都很少,新同学连学校在哪儿都找不到。学校便安排在成都、南充两地汽车站接新生。学生的行李、背包都是我们用架子车从汽车站帮他们拉到飞机坝的临时校区。由于条件艰苦,大家都是相互帮扶,才顺利完成接待安置工作。

10月份,我被抽调去参加学校的建校规划工作,主要负责前期勘测,为规划学校总体布局做准备。我与张永一、丁原宁,以及四川省测绘局的几位同志一起参加测绘作业,包括实地测量、绘制地形图等。当时,我们就住在江边木材公司,一间破房子里,打通铺睡觉。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生活很艰苦却很充实。

杨:您当时和一大批老师从北京石油学院调到太阳成工作,面对白手起家的校区建设情景,以及工作生活环境上的诸多变化,是怎样的心理状态呢?

罗:学校从白手起家,一步步开启艰苦创业的征程实属不易。那时全校师生团结一心,充满激情活力,干劲十足。在国家发展的大趋势下,大家都一心想建好学校,服从组织安排,一心一意只想干好工作,没有过多的想法。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指导下,四川石油学院得以批准成立,我们这一批人作为先行者责无旁贷,有责任和义务把这所学校建好办好。

在我们心中,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那时候,大家将个人的利益得失看得很淡,主要考虑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国家利益放在前头,没有国哪来家,又哪来的个人呢。我们这一代人,传统的观念和思想多一些,经历过的、见过的也多一些。经历了炮火纷飞的战争年代,我们是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老百姓的暴行,所以明白国家不强大就要受欺负的道理。我们接受共产主义教育,学习毛泽东思想,坚信大家要团结,一心一意为国家、为社会主义贡献力量,听党的话,做好本职工作,没有太多太复杂的想法。

不畏险阻 深入井队百炼成钢

杨:1958年底到1963年,您一直在钻井教研岗,从事实验基地建设和教学辅助工作。担任教学实验员期间,曾多次带领学生深入井矿,因为业绩突出您也被评为“井队标兵”。您说这段经历对您的人生影响很大,能否请您具体讲讲当时的工作情况?

罗:1958年12月,国务院提出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学校组织开展现场教学。因为师资力量缺乏,很多老师都是当年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太多的实践教学经验,学校就安排我们带着学生进现场,一边劳动一边学习。当时,我跟葛家理老师带领58级采油钻井专业的学生去川中营山石油大队参加钻井队的工作,一边劳动一边讲课,进行现场教学。那个时候,老师和学生住在一所破庙里,打地铺。

1960年,我又带60级学生去东观大队实习。当时井队条件非常艰苦,冬天非常冷,同学们只有一些单薄的旧衣服,非常艰难。赶上井队完井以后,井队就要搬到新的井场,搬家要求必须快速,我们便与师傅们一起,三天三夜不睡觉,扛钻杆、运送机械设备等物品。由于汽车少,大部分设备都是人拉肩扛,虽然很辛苦,但干得很起劲。有一次上夜班晚上走路,因为原油喷出来地面很滑,我不小心滑掉进了原油池子里,满身都是石油。奋力爬出来后,现场师傅去给我拿衣服换上,让我先回去休息,我说我有许多学生都还在这儿干,师傅们也在,我不能回去。就这样我们一直坚持干到了天亮。

我在井队的工作得到了师傅们的鼓励,他们推荐我为当年钻井大队“井队标兵”。1960年松辽油田出油了,井队要去参加大庆会战,让我跟他们一起去。由于当时钻井教研室的领导不同意我去,说学校师资很紧缺。所以我便没有去成大庆,继续留在学院工作。回到学校后,钻井教研室派我和裴月明老师,到龙女寺石油大队,做深井泥浆的科研工作。

杨:从1963年起,您开始从事学校物资、计划、财务、基本建设等管理服务工作。在那个亟待建章立制的建设初期,面对一个全新的专业领域,请问您是如何边学边做,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呢?

罗:1960年,全国受到了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欠收,国家很困难,教职工每月只有19斤定粮,大家都吃不饱,只能饿着肚子工作,因为营养跟不上,很多老师得了水肿病。学校为了办好食堂,保障教职工的基本生活,在王礼庭副院长的带领下,各系推荐一人到食堂去管理师生伙食,开发系推荐我到教工食堂。我到教工食堂后,同大家一起想了很多办法,想尽办法让大家能吃饱肚子。主粮紧缺就多买点蔬菜,当时南充有两种菜便宜,一个是莲花白,一个是牛皮菜。我们就组织去老百姓的菜地直接买,一车一车拉回来,尽量让大家吃饱一些。我在食堂一共工作了四个月。

1963年,实验器材极度缺乏,尤其是化学、物理等基础课的实验教学面临困境。为了进一步加快实验室建设进度,推进物资采购工作,学校把我调到总务处供应科工作。我以前虽然没搞过物资工作,但好在边干边学,边摸索边总结,很快就熟悉了很多物资管理的知识。

那个时期全国都缺物资,特别是一类物资,包括钢材、水泥,还有一些大型设备,比如机床,都属于国家统一分配。再加上学校资金并不充裕,各方面的物资缺口又较大,所以工作推进并不容易。为了更好地推进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学校组织了一批老师来拟定实验室建设计划,按实验项目确立设备材料采购清单,然后分项目落实。我当时负责设备采购调拨,比如接收石油部各油田、技工学校的器材调运,广东石油学校的机床,以及去青海管理局的油田接收偏光显微镜和地质仪器设备等。

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是采油专业学生那年冬天在玉门油田实习的情景。当时正值寒冬,零下十几度,学生根本无法上岗实习。石油工业部抽调出140件老羊皮大衣,都存放在青海管理局冷湖油田,学校派我一个人去接收这批大衣。冷湖地区条件很差,大衣都是在厂里散装的,没有包装火车无法直接运输。我就和油田商量,把捆好的散装大衣用车先运到柳园火车站,然后再托运到玉门车站,用汽车再拉到玉门油田。当天晚上,为了尽快将衣服运到油田,我跟司机说开快点,学生还在挨冻。司机开得很快,轮胎跑掉了都不知道,还好都是戈壁滩,比较平坦,车子没翻。把轮胎找回来装上以后,又继续开到柳园火车站。火车站要求老羊皮大衣必须要有包装才能托运,但是没有东西包装,只能继续想办法。那个地方很荒凉,怕衣服丢失,我在车上守候一夜,无处求助。后来,我想到在粮食局可以买些旧麻袋,再请火车站员工的家属一起帮忙包装,才将衣服运送到油田。由于物资紧缺,同学们跟着油田师傅学习吃了不少苦,所以我在工作的时候,从思想上就告诫自己,宁愿自己多吃点苦,也要让学生们平安顺利地完成实习任务。

高校的物资供应管理,既包含经济方面,也包含技术方面,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教学、科研、生产、后勤所需要的物资器材,门类繁多,有一般的通用器材,还有高精尖的大型设备。既有国内仪器设备的保质组织,又有国外订货等。所以我既要了解和掌握物资采购的相关政策、法规,又要熟悉物资计划,供应渠道,物资运输等。搞物资工作要不怕吃苦,谨慎细致,对于物资采购渠道、质量把控、分配问题等都要了然于胸。

1964年,为了购买电工实验室和物理实验室的相关设备,我在上海住了半年。记得当时要给测井实验室买一个特制的电阻,我跑了三四个工厂找人加工,最后才完成采购。搞好物资工作,物资托运与装配包装也很重要。在广州调机床时,就遇到了机床托运的包装问题——大型设备很重不便运输。机床包装要用木材,一般也没地方卖木材,我辗转好几个木材厂,给人家说好话,求人家帮忙,最后有位厂长人很不错,给了我三方木材,做成包装箱,把机床托运回四川,学生金工实习才有了比较好的机床。

心怀敬畏 管好钱袋当好管家

杨:70年代,您先后担任总务处副处长、计财处副处长等职务,在你们的见证下,管理服务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请问您当时是如何抓具体工作落实的呢?

罗:1975年,学校派我到南充地区五七干校去学习一年,期间有2个月时间都是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和农民同吃同住。回校以后,1977年学校将我调到了总务处担任副处长,辅助总务处处长周庆堂管理学校的后勤工作,包括管理校医院、总务科、车队、食堂、财务、幼儿园,还有基本建设。

尽管这些工作内容对我来说都比较生疏,但我始终心怀敬畏,因为要当好“管家”,管好后勤工作,这份责任和使命是很重大的。要做好学校的后勤服务工作,就要做实干家,不能做空喊家。那些年我也是这样实践的,如:经常深入到科室、工地、食堂,了解情况,有时也出差去供应局和省内各物资公司去争取指标等,我都尽量亲力亲为。

学校的物资、财务管理工作,要保证教学、科研的需要,跟随学校教学、科研进度来统筹物资供需情况,还要做好轻重缓急的安排和调度。首先应该满足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常规设备仪器的供应,保证教学的需要,提高实验开出率;然后科研设备按项目供应,注意科研教学相互结合和促进;对于内部仪器设备要做好调剂工作,提高利用率;围绕大型设备的管理,要配备专门的技术人才。学校还要拥有一定的维修力量,供应工作要保证配件的供应,以提高设备的完好率。

那几年,在石油部的支持下,全体教职工齐心奋进,学校发展很快。建筑房屋一万七千多平方米,购置了四百多万元的教学仪器设备,添置了上万件的各类家具,保证了新生和各类短训班学员的按时入学和上课,先后调整和安置了两百多名单身教职工的住房,逐步改善了师生员工的住房条件。同时,想方设法增添福利设施,扩建和改善食堂,维修房屋、道路,绿化校园,医疗防病等工作都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这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教职工共同努力工作的结果。

杨:80年代中期,学校提出“全院一心,锐意改革,发挥优势,力争一流”的目标,您作为学校首任财务处处长,是如何顺应学校改革发展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开辟财务工作新局面的呢?

罗:1983年,学校成立了计财处,专门负责财务、设备、实验室和工厂管理。同年,我被派到教育部的培训班学习了半年,又在西南师范大学学了半年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等课程。回校后我开始接管财务工作,担任计财处副处长,虽然有些经济管理的工作经验,但对财务工作仍然算是个门外汉。我就靠自己看书自学,边干边学,向老同志老会计学,向财务会计、经济管理方面的书本知识学。

1984年,计财处分为设备处和财务处,我担任学校首任财务处处长。直到1998年5月份退休,我在财务处处长的岗位上工作了15年。我认为学校的财务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很强且十分重要的工作,因为学校的发展样样都离不开资金,样样都离不开经费支持。虽然那时候我们学校隶属于总公司,经费相对要充裕一些,但学校经费开支的总盘子大,资金仍然紧张。

当家理财,要开源与节流并重,要千方百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注重生财和用财之道及其分析研究。通过积极争取经费来源,加强各项资金的平衡调动,为我院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为了学院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为学院的稳定发展,提供较好的资金保证支撑。同时,进一步做好财务的改革,加强宏观控制,抓好队伍建设和基础建设工作,做好服务与监督,遵守财务纪律,广开财源,组织好创收,确保学院各项工作的资金供给。

财务工作要坚持以教育为中心,努力为教学科研等服务。要抓好资金的后续筹措,搞好增收节支,保证学院教学等各项工作开展的资金需要。按照总公司下达的各项经费预算指标,合理安排各项费用,控制好各项支出。对此,我们制定和恢复了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一系列管理方法,基本做到有章可循,依法依规定管理财务工作。

1989年我院的财务工作荣获了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颁发的“一九八六年以来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遵守纪律集体单位”和“一九八八年度财务决策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1989年下半年,学校面临较大的财政经济压力,国家对高等教育业务经费有所压缩,加之物价上涨等因素,客观上造成了学校经费开支的困难。为了教学、科研、后勤等方面工作的顺利进行,财务上采取三种措施,保证资金的供应,在经费的分配管理上,制定了比较切合实际的费用定额,对各单位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和切块包干制,完善承包办法,调动了部门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如:财务上与总务处、工厂、公司签订了协议,明确经济责任,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划给各系的教学业务费,由各系自行控制,年底一般都有结余。这一系列举措充分调动大家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在保证教学需要的前提下,一般各教学单位,包干经费都略有结余,有效地控制了经费支出的过快增长。

同时,我们积极组织创收,在广开财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修订院基金合理使用办法,做好基金的分配和收入的各项核算工作,调动各方面的创收性,当年为院基金创收300余万元。

我始终认为学校财务管理的指导思想,是一切财务工作都要为教学为科研服务,为师生员工服务。作为财务处处长,首要是保证资金安全,绝对不能把公家的钱乱花,保证资金不能出问题。当时有银行领着企业想找学校借贷款,给出的利息比较高。我记得当时有一个攀枝花的工厂想找我们借钱,给出了20%的利息,是建设银行介绍的。但当时我就直接和银行的人说,借钱可以,但是要由你们银行担保,利息不要那么高都可以。当然最后银行不会担保,因为这风险太大。类似这种情况在当时也比较多,我始终把握了一点,就是资金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不为高利率动心。


深耕细作 破解财务改革之道

杨:在八五期间,您大力开展“双增双节”活动,抓开源节流和厉行节约,组织预算外创收5000余万,有力地支持了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改善了教职工的生活条件和工作待遇。您能给我们讲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吗?

罗:当时我们向总公司争取拓宽了补助事项,再加上科研经费增加,学校的总盘子就变得更大了。通过开源节流和厉行节约,组织预算外创收有5000余万,弥补了教育事业费的2500万元,大大地提高了办学效益。

我们采取有利措施抓好收费工作。通过国家对高校招生、收费制度的改革,国家给予高校一系列的收费政策。对此我们建立了一套具体的收费办法,规定一切收费都要通过学校财务进行,实行收费责任制,财务设专人负责收费和建立收费台帐。另外对各油田的收费,我也亲自抓,亲自催收,使其尽快到位。

同时,推行切实可行的收入分配政策。合理调配资金,充分利用各项资金暂时闲置的时间差,努力实现资金的增值。学校资金来源多样化,各项资金都有其特点。事业经费的使用,一般都有季节性;科研经费跨年使用,周期较长,有一定的闲置资金。我们充分利用资金使用的时间差,通过银行开展资金的融资理财活动。财务处指定专人分管资金的调配,随时掌握资金的到位情况,订出每个季度的用款计划,留有足够的周转金,在保证学校各方面需要的前提下,将闲置资金通过银行进行资金理财融通,增加学校收益。

为了更加安全高效地用好这些经费,财务处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比如“切块包干”,预算内经费是切块包干,教学经费、实验费用、各个系的费用,都是项目中按照人员来切块分配的。我会带队实地调研各个单位,比如图书馆每年要买多少图书,花多少钱,得拟定一个计划,这样图书馆用的钱就是专项拨款。各个系的经费也是专项资金,一级核算两级管理。

杨:您还提出“以统为主,统放结合”、“实施推进财务电算化”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同时推动学校建立多渠道创收体系。请您谈谈当时是怎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以及您又是如何因时而动、开拓创新的呢?

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高等学校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内部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有偿服务、校办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内部经济承包责任制等,使学校资金来源的渠道大大拓宽,多元创收体系逐渐建立。财务处为适应这些变化,对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和核算体系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具体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讲。

一是深化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了以统为主,统放结合的财务管理模式。结合我院的特点,我们实行了多种形式的管理和核算模式。如:对教育经费实行一级核算两级管理;对基本建设投资,实行一级核算一级管理;对纵向科研项目,实行一级核算两级管理;对外协科研项目,实行两级核算三级管理等,调动了各级当家理财的积极性。我们还建立了二级财务管理,这是其他学校所没有的,这样做有效地防止了资金的分散和失控。

二是不断完善学校的预算制度,确保预算的正确执行。我们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去积极组织收入,编制预算,合理控制支出。每年我都亲自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搞好预算的编制,量化、定额合理安排好各项资金。根据院预算委员会批准的预算,认真组织落实预算工作。加强对预算执行全过程的把控,做到月月有分析,半年有报告,年终有总结。我们还建立了内部经费“切干包块”办法和后勤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建立了内部结算制度等。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确保了学院的预算控制在总公司下达的指标范围内。

三是支持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实施推进财务电算化。学校的财务管理,不是搞消极的平衡,更不是一味的“守财”,而是要积极进取,从思想和技术两个层面不断吸纳新东西。按照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要求,不断更新财务理念,推进财务电算化工作。同时,大力加强财务队伍建设,组织财会人员参加全国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轮流参加总公司的培训班。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提高了财务人员的能力水平。

再开新篇 财务工作提档升级

杨:您担任财务处处长期间,学校的财务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不仅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也获得了总公司的高度认可,请您介绍下您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罗:作为学校的财务处长,就是要掌握了解学校的各方面情况,特别是要了解教学的办学规律,主动提供服务,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要是把资金用好、管好,用到关键的地方,要做好学校教学资金、职工工资、助学金等日常经费项目,以及学校的重点建设,如硕士点、博士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重点经费项目的多重管理和协调,保证需求。只要是对学校改革发展有利的事,就尽力去做。

学校的财务管理主要靠制度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与时俱进,进行修改和完善,从而实现财会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总公司每年都有财务大检查和评比,我们学校在十次检查中有六次被评为总公司先进单位,他们的评价是:环境好、管理好、各项工作都有规范。总公司在财务工作方面对我们给予很大的肯定,上级对学校也很放心,所以每年我们到总公司为学校争取拨款、追加经费,都是比较顺利的。1996年年底,学校需要一笔维修费用,我到总公司找财务司的李司长,一下子申请到了600万,这对学校来说可是解决了很大的问题。

杨:学校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推进,财会工作更加规范和有序,这都离不开您数十载的付出,请您谈谈20余年财务处处长工作的感想与收获?

罗:我1961年11月入党,作为一个党员来说,首先要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清正廉洁,做好本职工作。在西南石油学院工作了40年,先后在十多个岗位进行了学习锻炼,始终与学校的改革发展步伐同向而行。从事经济、财务物资的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本本分分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带头遵守财经纪律,绝对不能有多吃多占、贪污受贿的思想。我对自己要求严格,经得起考验。我既不抽烟也不喝酒,说话也硬气。倘若不能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就很难要求别人严守规范,很难开展好工作。

从我个人的成长来看,受党的教育多年,始终以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我的家庭对我影响比较大,我父亲对我要求很严,他一生清廉,是我人生道路上最初的榜样。在井队工作的一段时间,对我也有很深的影响,比如工人师傅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等。我们学校的领导对我的影响也很大,他们中间有老红军,老革命,都上过战场,不怕艰难险阻,但是他们不忘初心,在学校工作也都是样样事情都以身作则,冲锋在前,攻坚克难,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也始终勉励自己向他们看齐,如他们一般践行党员使命。

学校建校63年了,我在学校工作生活度过了63个春秋,这63年有太多珍贵的回忆。从一穷二白到如今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太阳成集团tyc3355cc,我为学校的蓬勃发展感到由衷的自豪。看到学校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看到西南石大学子在各个领域贡献力量,真是让人非常欣慰。学校的发展前行,离不开一代代西南石大人的接续奋斗,我们老一辈同志将继续守望学校发展,也期盼学校越办越好。

【人物简介】

罗戊寅,男,1938年4月8日出生,河南省郑州市人,高级经济师。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7月毕业于西安石油学校钻井专业。1958年8月分配到北京石油学院工作,同年9月调到新筹建的四川石油学院工作。期间于1983年9月至1984年1月在教育部西南师范大学干休班毕业,1975年至1976年在南充地区五七干校学习,1998年5月退休。

在校工作40年,先后从事多种工作岗位,教学及实验室建设,科研工作,后勤管理工作,财务经济管理工作,基本建设等工作。历任供应科副科长、科长、总务处副处长、计财处副处长、财务处处长等职务。其中,担任财务处处长15年,始终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先后获得总公司财会工作先进工作者、“八五”期间石油教育先进个人等多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