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防控,宁可十防十空,不可放过一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重,不可信其轻。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太阳成白衣天使为了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没了假期,没了双休日,也没有白天黑夜之分。
.
健康跟踪心中有数
校医院承担了全校师生居家留观人员和医学留观的健康管理任务,健康追踪人数从最初的几十人增长到五百多人,工作量迅速增加。副院长王小慧负责的健康跟踪组每天面对的就是座机、手机、电脑,用各种办法与老师们取得联系,了解他们每天的健康状况并做好记录,如是否有发热、乏力、咳嗽等不良症状,告知居家留观的注意事项、何时解除居家留观,给予健康指导和督导,为他们送上消毒片等所需药品。看似简单的工作却也不易,刚开始,老师们对疫情认识不够,认为自己身体正常,不必天天打电话叨扰,个别语气不好的话没说完就挂断。有的老师很忙总也联系不上,需要多次打电话。理解的老师,对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帮助很感谢,主动报告,主动寻求帮助。
虽然有老师刚开始语气不太好,让人感到委屈、挫败,但他们不气馁,调整好心态,保持温和的语气,多几次老师们就理解了。在家里待久了的一些老师还愿意和医生多说话,医生再忙都会和他们说上两句或者倾听他的无奈。有的医生说:“我负责联系的老师都挺好的,都很感激我们的真心帮助,很配合我们的工作,天天联系也加深了相互的情感。”“多打几次电话也摸准了有些老师的习惯,有的不愿被打扰,就用QQ联系,有的我们约定定时联系,一切以老师为中心”,白衣天使们用心用情用智慧的工作,对全校返校人员的健康状况做到了心中有数。
医生与返校教师的聊天记录
对返校教师进行健康跟踪
预检分诊严格把关
新型冠状病毒在医学界还是陌生的。副院长刘小霞负责预检分诊组的工作,要求分诊组的医护人员,积极学习防治知识,严格执行新都区卫健局的各项诊疗要求,将工作场所设置在校医院的大门口、学校的南大门,对进出学校人员、看病就诊人员进行严格筛查,仔细询问有无流行病学史,有咳嗽、发烧等疑似症状则安排专门医生诊断并转送到新都区定点医院诊治。
有天晚上大约十点,畅新燕医生接诊一名外籍学生,学生体温37.3度,她用流利的英语与外籍学生交流,仔细询问学生有无流行病学史及健康状况,发现患者有低热,伴有咳嗽症状,遂按发热病人就诊流程,指导患者专车转至成都医学院附属医院发热门诊就医。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后回到学校医院留观,同学仍很焦虑,在校医院留观的三天里,医护人员积极给她做心理辅导,解除了他的顾虑。
有位老师一家人返校,在南大门体测发现儿子有发热症状,按要求不能进校,应到定点医院筛查。老师不理解,很生气,在南大门值班的朱玲护士耐心讲解疫情防控的重要性,终于得到老师的理解,带孩子去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发热门诊诊治,以排出新冠肺炎,家属则回家居家留观。
预检分诊有三关,测两次体温,还要仔细询问流行病学史,比较繁琐,有的老师不理解。医生既要坚持规范行医,又要做好解释,这既是对他本人负责,也是对全校师生负责。
每当患者、老师对他们说“谢谢,你们辛苦了”,“这段时间你们忙哦”,“你们想得真周到”。医生总是微笑回答:“没啥,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校医院门口设立的预检分诊处
南大门健康检测点
医生给患者做心理疏导
物资筹措历尽艰难
疫情一开始,校医院预判到防控物资会很紧缺,要做好全校的防控工作,所需物资不是一个小数目,物资筹措压力很大,为此校医院的后勤保障组,多方打听厂家,积极联系供货商,并用上了电商平台,调动所有资源筹措物资。“请问你厂有没有口罩?价格是多少?好久能发货?” “你好!请问你那里有没有隔离衣、护目镜、消毒液、温度计?”“有多少?价格呢?能马上发货吗?”“你昨天不是答应发货吗,怎么今天就没有了?”后勤保障组人员的电话打接不停,座机、手机、QQ同时用,白天晚上都在联系。
为了及时运回,后勤保障组也想出了各种办法。商家要过年,不包送,办公室韩琳诺租用货拉拉亲自从彭州运回来10件“84消毒液“。邓春既当司机又当搬运工,为了购买口罩,有次在预定地点整整等了一天,等到深夜却空手而归。施伟负责与境外采购的人员联系和接运,白天晚上都在接洽,邓春、施伟还多次到附近的口罩厂蹲守,看是否有机会能够联系购买。经过多方筹措,部分物质已初步准备到位,做到手中有货,防疫有底。
防控物资运回学校
(校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