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地质教研室举行第七期学术沙龙——专利申请交流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9日      作者:杨辉廷     编辑:李明科     审核:赵晓明     浏览:[]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而专利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种知识产权形式,对保障创新成果和推动科技进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教师,发明专利是老师们在科研中不断探索、实践、创新的结果,申请专利不仅能够保护教师的创新成果,防止他人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或模仿,从而保障教师的知识产权权益,而且专利是教师个人学术水平的体现,更是他们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教研室老师科研创新性成果的有形性体现和转化,提高专利申请成功率,取得更多的显示性成果,油气地质教研室于2024年12月26日举行了教研室的第7期学术沙龙,邀请教研室科研骨干教师张昆博士作题为《专利写作交流》的学术讲座。张昆老师本年度共获(含指导学生授权)国际发明专利授权3项、国内发明专利授权8项、国内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成绩斐然,专利申请经验丰富。本次学术沙龙由教研室主任杨辉廷主持,油气地质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


张昆老师做专利申请的讲座交流


张昆老师分别从专利分类、专利撰写、专利答复、专利授权四个方面较全面地介绍了专利的申请步骤和注意事项。首先介绍了专利的类型及其内涵,包括发明专利(国内和国外)、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然后结合自身申请的大量实例和经验,详细地介绍了专利申请书如何撰写,包括摘要、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内容、图、附图说明、表、具体实施方式等;在申请书撰写的基础上,如何进行专利答复,张昆老师给出了自己的经验建议,以证明自己专利的创新性;最后张昆老师专利授权的保护期,费用、加快授权时间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整个讲座持续了近50分钟,张昆老师准备充分、图文并茂、案例丰富、实用性强,引发了在座老师的极大兴趣,徐志明、唐洪、丁熊、李斌等老师纷纷就专利代理公司的选取、专利申请书的撰写、专利申请的周期、专利的保护、专利成果转化等问题与张昆老师进行了探讨交流,体现出教研室老师们对发明专利申请的兴趣和热情。

本次讲座加深了教研室老师对专利申请的理解,打破了以前对油气地质领域研究成果难以申请发明专利的固有思维,为教研室老师在自身学术领域成果进行专利申请增强了信心,提供了经验,明确了途径,为将来油气教研室产出更多的显示性成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张昆简介:

张昆,男,中共党员,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特聘青年专家。2019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学位,2017.10至2018.10在美国犹他大学(University of Utah)交流访问。目前从事非常规油气沉积、储层、成藏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技术应用和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面上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等纵向项目多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Fuel》、《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Geological Journal》等期刊发表SCI期刊文章多篇,其中1篇入选ESI全球前0.1%热点论文,5篇入选ESI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授权美国发明专利4项、中国发明专利17项、中国实用新型专利1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项。科研成果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创新成果奖”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科技创新团队奖”1项,发明专利获得“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博士论文被评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术论文获得“2020年度中国石油科学十佳论文奖”、“2021年度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同时担任《Advances in Geo-Energy Research》、《油气藏评价与开发》、《断块油气田》等期刊青年编委,SCI期刊页岩油气专题客座主编。

关闭